“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出自《灵枢.营卫生会》,是对叁焦气化功能的形象归纳。其临床意义在于了解人体生理状态下的气机运动和体察病理状态下病机变化,主要简述如下:
一、叁焦部位及功能
叁焦即上焦、中焦、下焦的合成,为六俯之一。其部位和功能为:
1、上焦:自咽至胃之上口,包括头部,胸部心肺二脏,属上焦,其功能是将来自中焦脾胃上输的精微物质,通过上焦心肺输布到体表和体内各处,以温分肉、达膝理、养骨节、熏肤、充身泽毛等。此即所谓“上焦如雾”。
2、中焦:自胃之上口至胃之下口,包括脐以上的腹部及脾胃二脏,属于中焦,其功能为主腐熟水谷,包括胃受饮食、脾的运化和传输精微,即所谓“中焦如沤”。
3、下焦:自胃之下口至二阴部分,包括肝、肾、膀胱、大肠、小肠,属下焦。其功能为分别清浊,疏通二便,并将命门原气由下而上通会全身,此谓下焦如渎。
总的说来,叁焦作为气化总司,总领五脏六腑的功能之力。下焦肾阳助肝木之升温脾以化水谷,水谷精微靠脾之升至上焦肺以成宗气,宣发肃降营养四肢百骸,五脏六腑。即所谓“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归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通,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二、生理状态下的气机运动和病理状态下气机变化
1、在生理状态下,叁焦气化之机旺盛,脾升胃降,中枢顺畅,肝升肺降,心肾交通,脏腑协调,脏行气于腑,腑输精于脏。升中有降,降中有升,升降出入相反相成,从而使脏腑气机升降出入井然有序,循一定规律发挥各自的效用,在叁焦这个大的“气化场”内,既表现出不同的运动特性,又保持了升与降,出与入的协调统一,使脏腑之间的功能密不可分,形成一个密切相关的整体内核,维持着人体生命“天体”的不息运转。
2、在病理状态下,邪气侵扰,脏腑功能紊乱,叁焦气化内环境被破坏,升降出入的有序状态就会紊乱,使上焦不能发生宣化,水谷精微和津液不能布散,停而为痰为饮而生喘咳之变;中焦不能“泌糟粕,蒸津液”,中枢不到,积内而生湿,变生“秘”“泄”之灾;脾湿聚而生水,水畜下焦,伤及先天,元阳被困不能气化行水,“关门”不利,罹患水肿,尿闭之疾。
经上可看出,叁焦是元气、宗气、营气、卫气互化的中介,是气机升降出入的场所,是主持诸气进行物质和能量互换互化之腑。正如中藏经《论叁焦虚实寒热生死顺逆脉证之法》所言:“叁焦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叁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体,和内调外,荣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也。……叁焦之气和则内外和,逆则内外逆。”
叁、临床上的应用
1、把叁焦作为人体的叁个部位名称应用,即借用叁焦之名描述人体上、中、下叁个部位的不同疾病。
2、作为一种诊治疾病的辨证方法,即叁焦辨证。
3、通过叁焦功能的探索,便于深入理解人体六经防御系统中太阳经层到厥阴层的传变过程。
总之,“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的叁焦功能的临床意义在于判别人体气机的虚实开阖,该开则开,该阖则阖,顺势而行,恢复人体正常的一气周流。
(文章原载于公众号:胡世云主任,作者熊新强,中医师承学员,师从胡世云导师。本文系广东中医师承教育研究中心编辑转载。广东中医师承教育研中心在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指导下,全面承载广东中医师承工作,担负相关知识普及与相关政策宣传的义务。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增进社会各界对现代中医师承教育的认识与关注,并不直接构成任何决策及应用建议。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中心联系,中心工作人员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或承担相应权益保护义务。欢迎投稿相关主题文章至:微信号:17765259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