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冻传媒入口

中心官方网站域名更换公告: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中心坚持创新引领,积极推进中医师承教育信息化服务改革。为加强网站管理,中心对官网域名进行了变更。广东中医师承教育研究中心主站域名于2017年10月18日由原来的飞飞飞.锄测蝉肠别诲耻.肠辞尘更改为飞飞飞.锄测蝉肠别诲耻.辞谤驳。
首页 名医传承 详细内容
师承集思 | 杨关林:大力发挥师承教育优势和作用 探索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发布人:师承中心
4673
2017-10-26 14:10
分享到:
摘要:来自辽宁中医药大学开展师承教育的探索与经验,原文发表于2012年1月,作者杨关林,现任辽宁中医药大学校长。

大力发挥师承教育优势和作用

探索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杨关林 辽宁中医药大学


  高等中医药院校教育作为我国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方面开展规模化教育,改变了以往小而散的传统师承教育;一方面建立了以中医药为主体的现代医疗体系,为培养中医药人才、促进中医药事业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尽管实现了中医人才培养规模化、标准化,但以院校教育为主的高等中医教育缺乏师承环节,学生鲜有与教师一对一、面对面、深层次交流的机会,缺少在临床实践中的感悟,存在着中医药传统特色优势衰减和中医药人才对传统中医方式方法不擅长、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偏差等争议和困惑。笔者从中医药教育规律、传统中医药师承模式出发,结合我校特色人才培养改革的做法、成效及经验进行论述和思考,提出现代中医药教育应汲取传统中医教育的精华,将“以‘师带徒’为主要特征的师承教育模式”引进院校教育的观点,与界内人士进行探讨和交流。

 

1 以中医师承特色实验班形式探索和实践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现行院校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按照“学经典,做临床,跟名师”的要求,辽宁中医药大学从2008年4月起,在研究生和七年制学生中分别开设了中医特色实验班、中医传承实验班。这一改革尝试,旨在接续传统中医师承之链条,使中医药师承教育和现代中医药院校教育有机结合,取长补短,优势融合,强化学生的中医思维培养和中医临床技能实训,着力培养“重素质·厚文化、重传承·熟经典、重实践·多临床”的特色中医药人才。


1·1 实验班招生具有特色

  根据 2个实验班的培养对象不同,分别遴选招生。我校中医特色班每届招生拟定9名,招生范围为全日制普通高校中医学专业毕业生,并需通过统招硕士研究生考试、复试的研究生。在此基础上,学校加试中医四大经典的笔试和综合面试内容,择优录用;中医传承实验班每届招生拟定10名,招生范围为七年制中医学专业4年级学生。遴选条件设定:热爱中医药事业,对传统中医兴趣浓厚,中医基础理论及中医经典掌握好;在学期间无不良记录,已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经典等级考试一级。学校 月份组织初试,以笔试的形式考核学生对中医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根据考核成绩设定分数线,达到分数线者可参加复试,以面试的形式重点考核

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对中医理论的掌握情况,包括个人介绍及综合答辩2个环节。遴选初试与复试成绩各占50%,以最后总成绩多少确定传承班录取人员。

1·2 实验班人才培养方案侧重传统中医药特色

  学校立足于中医传承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经过多次论证,制定特色型、传承型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了强化中医经典、重视综合素质、突出临床能力等培养方式。

1·2·1 完善“师带徒”方式,实行双导师制,提高中医临证能力和丰富临床经验

  对于中医特色实验班的双导师,研究生学院专门下发了《对于推选中医特色硕士研究生班指导教师的通知》,明确特色班指导教师推选办法和特色班传承老中医学术思想指导教师推选办法,从而确定人选。中医特色实验班学生由遴选出的硕士生导师与名老中医共同培养,以中医传统思维及临床技能的培养为主,考核中医四大经典,注重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与学术经验传承的研究、临床常见病症的中医辨证施治研究、名老中医医术医法医案临床验证的研究、中医临证文献整理、发掘与应用以及中医“辨证”方法的认知科学研究等。临床技能培养实行研究生学院、临床学院、硕士学位授权点叁级管理的导师负责制。临床轮转时间不少于2.5年,临床轮转计划由临床学院研究生办公室统一协调安排,在硕士学位授权点及导师指导下联合实施。要求跟随名老中医门诊学习9词12个月,并完成150例病例数,填写门诊跟师病例记录本并由名老中医进行修改。跟师临床内容包括写病历、抄方、侍诊观察等环节,并要求每个月书写跟师总结,使所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相互印证,以加深理解。

  对于中医传承班的学生,我校从临床一线选出中医理论与临床造诣较深的省级名医作为他们的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研读专业书籍、传授临床经验、训练学生中医临床辨证思维,使学生具有独立诊疗临床常见疾病的能力。并要培养学生临床综合能力及训练学生科研能力,按照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要求指导学生的毕业专题设计、论文答辩。经双向选择后,传承班9名指导教师均为省级名中医,大部分任科室主任并入选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为该班临床传承培养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另外,中医传承班专业定向实习时间延长至2.5学年,学生通科轮转实习及专业定向实习均安排在附属医院,传承班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并由附属医院专家每月为传承班学生开办专题讲座,充实中医临床知识。

1·2·2 强化经典学习树立中医经典熟诵学风

  我校构建以中医经典和传承为核心的教学体系,设置中医经典及临床类选修课,精选历代中医典籍,建立中医经典及临床类选修课程模块。

  (1)精选历代中医典籍,自2008年起,七年制传承班定期设置中医经典及临床类选修课,其中包括:中医现代发展概况、证类本草、药性论、黄帝内经深析、伤寒论精读等。(2)坚持2004年就开始实行的《伤寒论》《方剂歌诀》等经典等级考试,并逐步将经典等级考试纳入到形成性成绩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2005年5月正式实施《 辽宁中医药大学经典等级考试大纲》,2006年5月又编制了《经典等级考试手册》。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开展了《金匮要略》等级考试,进一步提高学生中医经典背诵的水平。(3)对于未纳入高等中医教学计划的传统中医古籍,鼓励并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先后开展了《中药药性四百味》《汤头歌诀》等易于理解、实用性强的中医典籍背诵,并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背诵比赛,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4)为促进学生对中医经典的认识与应用,学校还紧密结合时事,聘请中医经典教研室相关专家,为传承班学生开设时事专题讲座,如“浅析瘟疫与甲流”等内容,巩固经典知识、加强经典应用。

  实验班学生在经典等级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其中伤寒一级考试平均分82.67(为 全校平均成绩为74.99);方剂一级考试平均分为92.33(全校平均成绩为69.92)。金匮一级考试平均分为90.6(全校平均成绩为84.42)。同时传承班学生全数通过经典等级二级考试 、大部分通过经典等级三级考试,为中医经典在临床上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1·2·3 重视人文素质强化综合能力

  人文素质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于中医人才的全面发展十分重要,人文素质的塑造关系到学生能否确立精诚济世的行为准则,而综合素质的培养决定学生能否适应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学校成立了“岐黄论坛”,旨在加强实验班学生学术交流、以互动形式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专业知识、中医经典、语言表达等各项能力,为培养综合素质突出的传统型中医药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论坛以演讲、辩论、背诵等多种形式进行,重点强调学生经典背诵及个人综合素质训练。同时,为培养人文精神,传承大师医德,展示名医风范,学校开展了“中医药文化大讲堂”系列讲座活动,为学生营造充满活力和创新思想的学术氛围。研究生学院定期组织特色班学术沙龙交流10余次,形式一般为先由1名特色班研究生就跟师学习体会进行专题汇报,研讨的内容为跟师的名老中医的用药经验和技巧、临证思路等多个层面。其他研究生对其汇报内容进行提问、辩论,研究生们也可自由提问,最后由名老中医进行点评。同时结合博士论坛等活动,积极为特色班研究生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创建浓厚学术氛围,提供专门的博士论坛会议室,并定期邀请校内外名医名师进行学术交流活动,联系国内知名专家作报告,与特色班研究生进行交流探讨,使其能够了解各学科前沿动态,掌握先进理念,营造学术氛围,提高培养质量。

1·2·4 重视科研能力提高创新意识

  为激发实验班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不断强调临床科研能力在学习与工作中的重要性,定期组织传承班同学温习中医临床科学研究方法,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指导教师相关科学研究项目,逐渐在参与中形成自身的思路。目前,由传承班学生组织的“辽宁中医药大学教师亚健康症状调查及其中医证候学关系初探”及“从脂质异常研究糖尿病肾病肾络损伤本质及中药复方对调节厂搁贰叠笔蝉、修复肾络的影响”研究项目已立项成功,该批学生毕业后,仍在继续完善课题;学校还积极利用各附属单位的资源,如附属医院的临床科研基地,为特色班学生的科研设计、数据统计、临床操作等各方面能力培训提供条件等,真正为提高特色班培养质量保驾护航。

1·2·5 完善考核机制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在培养管理方面,特色班实行阶段性筛选及淘汰管理方式,即在第二学期结束时,考核中医四大经典,中期考核按照相关硕士研究生培养规定,临床技能考核包括病历评估、病例考核和诊断治疗技术操作考核,临床思维能力考核以病例答辩的方式进行。考核工作由各二级学科考核委员会负责实施。考核委员会由5词7名具有临床医学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专家,组成其中至少应有3词5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硕士生导师参加,考核不合格者将被淘汰出特色班。遵循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完成后期培养过程。我校还制定了特色班研究生中期考核表、门诊跟师病例记录本、参加学术活动记录等,在阶段考核时进行检查。传承班突出“重素质、重传承、重实践”的特点,在培养过程中构建“一二叁四”考核体系,即一项总结、两篇论文、叁级经典、四次考试。具体地讲,就是学生在实习期间每月需上交1篇实习心得,对该阶段实习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加强自身科研能力、总结导师学术思想,在毕业前应在省级以上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至少2篇;理论教学、通科轮训实习及专科实习后,要分别通过叁级中医经典理论考试;要通过临床基础知识考核、临床综合能力考核、临床毕业考核、学位论文答辩考核等四次考试。

  通过学校的各种措施,传承班学生临床学习的积极性与实习效果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在2009年末的临床综合能力考核过程中,通过对同年级专业学生抽样调查与传承班进行成绩对比,其中传承班平均成绩在82.07分,而七年制对比组平均成绩为74.33分,同时考核过程中评委也对传承班学生的表现给予了肯定。

1·3 实验班人才培养成效凸显中医药特色

  经过专业导师与名老中医的中医师承特色培养,实验班学生均较好地掌握了中医经典理论及老中医的临证经验,并掌握了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病势演变、类证鉴别和辨证论治,能够正确分析本专业相关检查报告,掌握本科急症的诊断、

鉴别诊断及抢救治疗原则。熟练掌握本专业常用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及加减使用,着重研读了与本专业相关的中医经典书籍,具有很好的中医临证分析能力和思维,具备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和科学研究的能力,达到高年资中医住院医师水平。

  在临床科研工作中,特色班学生熟练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收集、数据处理等基本的科研方法;熟悉科研过程,掌握科研方法,每人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临床实践论文1篇;在每期“岐黄论坛”结束后,实验班学生积极进行分析、总结,已有多篇总结性论文发表,并将汇编成文集。

  总体来说,我校研究生中医特色班、七年制中医传承班2个实验班的探索和实践是成功的,实验班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凸显了传统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质量已经得到各方认可,在综合素质、中医经典掌握程度、临床能力上,具有较高水平,最终被辽宁、广州等地的多所叁甲重点医院优先录用,并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2 对特色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思考

  高等中医药教育是中医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须遵照中医药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办学。改革开放以前,中医人才培养一直沿用原苏联医学教育模式,鲜有变化。21世纪以来,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广度到深度都得到了进一步扩展,尤其是伴随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工程的实施,系统化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部分中医药院校中开展,建立了一批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如我校创办的2个实验班,就是其中的一例,成为国家和辽宁省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验区。

  众所周知,“古之学者必有师”。在中医药院校教育之前,中医药人才培养最主要、最普遍的形式就是师承教育。如扁鹊师从长桑君,张仲景师从张伯祖等。这种师徒教育代代相传,造就了诸多名医,并形成一些学派。师承教育的最大特点是以临证为本,融理论教学与临证实践于一体,寓学术的耳濡目染于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使弟子慢慢感悟中医的深厚内涵,以及老师的人格魅力和学术魅力。基于此,我校在创办的研究生中医特色班、七年制中医传承班的过程中,模拟师承教育形式和内容,注重继承传统中医药精髓,在现行的中医教育体制中强化中医经典,提倡师带徒教学模式。如此改革,既有利于继承老一辈中医名家的个人经验,使个体在潜移默化中领悟中医学丰富的理论内涵,保持中医传统特色优势,满足于社会对中医的特色性需求,又有利于创新中医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医传承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经验。对培养高质量的传统中医药人才,造就新一代名中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医药学源远流长,中医药宝库博大精深。通过创办2个实验班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我校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在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取得了一点成绩,为继承和弘扬中医药传统国粹做出了一点努力。今后我们要进一步明确中医师承班学生的筛选标准,不断优化、细化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健全导师遴选标准和激励机制,不断探索和完善这一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医药国粹发扬光大做贡献,共同迎接中医药事业的璀璨明天。


(原文载于《中医教育》2012年01月刊,作者杨关林。本文系广东中医师承教育研究中心编辑转载。广东中医师承教育研中心在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指导下,全面承载广东中医师承工作,担负相关知识普及与相关政策宣传的义务。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增进社会各界对现代中医师承教育的认识与关注,并不直接构成任何决策及应用建议。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中心联系,中心工作人员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或承担相应权益保护义务。欢迎投稿相关主题文章至:微信号:17765259674)


15902058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