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承教育乃千年古法,中医之学,肇始于岐伯、黄帝问答之间,成书《内经》,后世传袭,师者口传心授,弟子侍诊左右,谓之师承。学无师无以得高明、术无承无以得传薪。当代师承,精存古法,融汇创新。
2020年春天,爆发于湖北武汉的“新型冠型病毒”席卷全国,居家式防控却让全国人民的心更贴近,在这场疫情防控战中,涌现了不少中医人的身影,中国中医科学院仝小林院士等为大众解答新冠肺炎的“真面目”,各大医院组建援鄂医疗队,从最初的推荐处方到通用方剂“清肺排毒汤”,中医坚守着扶病救人的道义,无声回应对于生命的敬重。
春秋往复,2020年度中医师承春季招生将于3月5日正式开启,统招限额200名,择优录取,春季班学员将参加2020年广东省第四届拜师大会,拜师名家,传承歧黄。
广东中医师承教育研究中心
自2016年4月25日成立以来,广东中医师承教育研究中心(简称 师承中心)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正式启动。(←戳蓝字,了解详情)
作为广东省首家开创基层中医师承的专业研究机构,师承中心充分挖掘传统师承教育的历史经验,引全国之先,在师徒意向双向匹配、、、等机制上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
师承中心全面承载广东中医师承工作,专注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开创 “广东模式”,不断建立健全现代师承教育体系,。
历经,师承中心通过组织近千位名中医专家队伍,创立了现代师承教育“3+1”科学体系,成功为800余名中医爱好者和民间从业者开辟了规范的师承教育的康庄大道,走上通往执业行医的学习之路。
师承特色
师承中心旨在搭建社会人士学中医、用中医的大平台。
过去叁年多来,师承中心已与全省21个地级市数十家叁级甲等、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共同打造广东中医师承临床实践教学基地,实现“医教结合”,让每一位师承学员(←戳蓝字,了解详情)
2019年,师承中心筹建的师承中医馆——,挂牌广东中医师承教育研究中心首个临床实践标准化教学基地,将以传统中医师承教育为基础,以“群医面对群患者”为特色,发挥中医药独有的优势,以建设广东中医药强省,培养师承中医药人才为理念,服务于基数庞大的、适应中医药技术的患者人群。
旗下各类学习交流栏目“”、“”、“” ,已成为师承教育特色名片;中医师承博物馆承载中医经典、记录师承之路;“”、“”、“”等活动持续开展,充分夯实学员基础。师承中心充分发挥线上平台优势,,上线多平台课堂,向社会各界传播、推广中医药文化与知识。(←戳蓝字,了解详情)
师承中心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对外合作,组织承办多场学术会议,为师承学员,在更大的国际舞台。
学习体系
1、师承学制
非全日制教学,“3+1”学制。按国家政策签订师承合同,完成法定公证程序,完成叁年跟师学习后,参加省一级中医药主管部门组织的出师考核,取得出师证后,在合法医疗机构完成一年实习,参加全国统一的执业助理医师考试。
2、学习内容
前叁年跟师学习,按照“模式体系化、过程灵活化、结果标准化”的培养要求,分为叁个部分:理论学习、跟师实践和专项培训。
第四年在中心各大实践教学基地开展临床实习。
3、报考证书
四年学习完成后,以师承人员身份参加全国统一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
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我国医师队伍包括执业医师与执业助理医师,国家实行医师资格考试制度。医师资格考试分为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师承人员报考为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中医类别)【可依法在注册的执业地点取得相应的处方权】。
招生要求
1、招生对象
面向全国及海外招收:
a) 在城乡基层从事多年中医临床实践、药房诊所经营或相关工作的基层医疗从业者或乡村医生;
b) 从事西医、护理、检验等工作,或有相关专业背景,希望学习中医的专业医务人士;
c) 从事中医、中药、康复等工作,或有相关专业背景,希望进修学习的专业人士;
d) 从事医药等相关产业,或有专业药学背景,希望学习中医的社会人士;
e) 从事养生保健、大健康等产业,无实际临床经验及专业背景,无法报考中医医师资格考试的社会人士;
f) 热爱中医药传统文化,以家传、拜师或自学等方式接触中医,却无中医药专业背景的社会人士。
2、报考条件
a) 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医药事业,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品德、教育背景、业务素质,志愿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及进步,作出贡献;
b) 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或者具有同等学力(需有有效证书或证明);
c) 无犯罪记录(需无犯罪记录证明或个人声明)。
3、报考流程
广东中医师承教育研究中心·师徒公证合同书
4、报名材料(纸质)
a) 身份证复印件;
b) 户口本复印件;
c) 纸质报名表(可打印个人报名信息页);
d) 高中或以上学历证明复印件;
e) 无犯罪个人声明(官网下载打印填写)
f) 免冠证件近照两张(小一寸不限底色)
5、费用说明
学费每年2.5万元,按照国家政策完成四年学习,总学费10万元(食宿不含)。学费分两期缴纳:报考录取后,缴纳第一期学费5万元;两年学习后,即第叁年,缴纳第二期学费5万元。
师资力量
师承中心的导师队伍由来自全省800余名副主任职称以上一线临床中医师组成,省级以上名中医近百名,带徒授业,薪火相承。
每位师承导师年度带教仅限两个名额。师生匹配采用双向选择制,进行法定公证程序。
报考帮助
1、部分政策参考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戳蓝字,了解详情)
2016年;
2015年《广东省-对于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实施办法》
2、学习帮助
自学:(戳蓝字,领取学习资料)
入门:(戳蓝字,了解往期课程)
临床:
3、报考联系
广东中医师承教育研究中心学员综合管理部
联系电话:020-84209520
联系人:赖秘书18925077305(微信同号)
吴秘书13802773065(微信同号)
许秘书15876561490(微信同号)
4、中心地址
广州市海珠区广州大道南448号财智大厦4楼&苍产蝉辫;
广东中医师承教育研究中心
同学情谊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过去叁年间,师承中心先后收到来自世界各地2000余份报名申请,经过考核遴选,共800余名学员正式进入师承学习,走上通往执业梦想之路。
师承中心·历届拜师大会合影
同学情谊,弥足珍贵。师承同学会走过一年有余,通过,已成为广大师承学子交流交往、互助共赢、共同进步成长的大平台、大家庭。(←戳蓝字,了解详情)
师生寄语
张诗军寄语:
《“疫”火重生 中医人的责任和担当》
中医与这个民族是同生共死的。每当瘟疫暴发,中医临危受命挑起药担,立灶架锅,熬药施救,留下很多因人因时因地配制的效方流传下来。从“神农尝百草”到《伤寒论》《黄帝内经》《本草纲目》《温病条辨》等历历可数的家珍,中医历千年护佑着这个民族。汉代医学家张仲景在《伤寒论》的序言中说,建安纪年以来,不到十年,其家族成员死亡了叁分之二,其中有百分之七八十的是死于瘟疫,正因为此,促使他潜心撰写了《伤寒论》。“逆行”,是中医的世代担当,一代代中医人传承精华,防病抗疫努力庇佑使得中华民族得以繁荣昌盛。
即使这场新冠肺炎中最有效的一张方子“清肺排毒汤”,也是专家们把张仲景《伤寒论》中的麻杏石甘汤、小青龙汤和五苓散叁张方子合而为一形成的,治疗湿浊蕴阻性喘证效果明显,辨证应用可有效缓解新冠肺炎引起的呼吸窘迫综合征和肺实变,最新的解剖报告新冠肺炎患者肺部粘液太多导致呼吸不畅,进一步印证中医的用药思路高超之处。世界卫生组织在新闻发布会中谈到:“80%的新冠肺炎患者是轻度症状,能够自愈或治愈,并不会发展为重症。实际上,“自愈”对于很多基础体质不好的人,是很难实现的——病毒损坏了人的生理机能,生命非常脆弱。中医药通过“扶正排毒“促进了轻症患者的“自愈”和“治愈”,构成了“自愈”的安全轨道。
读经典,传承精华很重要。为什么张仲景的年代用六经辨证,到《瘟疫论》的时代变了,到叶天士、吴鞠通又变了,都有变化。为什么现在医生在临床上很少把病人诊断为春温、暑温、风温、秋燥,只是用内科学的思路指导一些发热性疾病的治疗,效果不好。古代所说的风温、春温、秋燥、暑温,很可能就是某个季节某一个病毒或某一个病毒群活跃容易引起发病,不同年份的热性病临床特点也不一样,今年可能发热、恶寒、浑身疼、头重如裹明年可能高热,没有恶寒的表现。古人给我们的病名是有深意的,可能不同的病名就对应着不同的病原微生物,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瘟疫夹杂浊气的。夹杂湿浊的疫病,临床表现可以不寒也不温,也可以有寒又有温,本次新冠肺炎就有这个特点,这类疫病一旦发生,传变快,死亡也快,吴又可在《瘟疫论》里针对夹杂湿浊温病这一特点治以达原饮,病情如果发展到邪气入里化热、伤正,治疗以白虎汤和承气汤为主,把阳明气分处理好,病人的死亡率就会下降。中医治疗温病的方式方法是很丰富的,如果单一化了,想提高疗效是很困难的。
做临床,效果是硬道理。内伤基础上的疫病如何治疗,新冠肺炎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死亡率高,在治疗新冠肺炎内伤的问题是必须考虑的,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里的补中益气汤、清暑益气汤等,这些方子都是针对内伤基础上得了发热性疾病的,值得借鉴和学习。滥用抗生素和清热解毒类中成药治疗发热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很普遍,影响病机变化,影响我们对病因的判断,治疗过程中不能不考虑的问题。治疗温病,“辛透”很重要,辛温透达给邪气去路,即使辛凉解表药也应适当在清热解毒药中配上辛温解表药,去掉辛透的药物效果会减退。在重症时辨证治疗很重要,保持维护气道、水道、汗道和谷道通畅,可能涉及到益气养阴化痰祛瘀通府等方法,升降出入正常则转危为安。
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合理使用西医的治疗手段、方法及药物等,提高中西医结合疗效。重症患者伤阴出现舌绛或者舌光无苔,静脉补液滋阴效果好,如果输完液体以后病人出现水肿了,可能是这个人的气化不好,阴阳两虚,可用参麦饮、参附汤辨证治疗,增加人的气化作用把液体变成阴。重症患者用呼吸机补足氧气,病情缓解要想脱机,就得补充宗气,补中益气汤和参附汤辨证应用会提高疗效。
“五四”以来,由于偏见偏激,中医不断被误伤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届党和政府始终重视中医药的发展,作为中医人,当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在“疫”火重生,体现中医人的责任和担当。
张诗军教授
广东省名中医、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广东中医师承教育研究中心专家指导委员会主席团执行主席
张志敏寄语:
新时代,召唤中医!
新春里,遇见中医!
新的生命,离不开中医!
感恩遇见,一生的缘!
张志敏教授
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主任、&苍产蝉辫;硕士生导师
广东中医师承教育研究中心专家指导委员会主席团主席
袁青寄语:
中医!小则医己医家,大则医天下!
袁青教授
靳叁针法定传人(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认定)
广东中医师承教育研究中心专家指导委员会主席团主席
广州中医药大学靳叁针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杨宏志寄语:
猪鼠交接的庚子年是动荡之年,历史性的大疫之年,我们刚从大疫的形势中走过来,从目前情况来看,中西医的疗效对比中医胜出,打破了多年来一直以来的说辞,中医只是调理的.....
中医经典经方从来都是从大疫当中产生的医学典籍而绝不单纯是什么调理之术,经方在治疗新冠肺炎中大展鸿图突显了我们祖先的智慧为世人所周知,今年入学的你们,意味着你们对中医的选择是非常明智的,无论是从政府的报告,学术论文还是从媒体的报道,中医药都显示了它的临床疗效的生命力,举一个我身边的例子,你们的师兄我的一个武汉的师承学生用两个方子,经方大青龙汤和千金苇茎汤治好了100多个新冠肺炎疑似病人,我夫人在其中也了解了经方的魅力,逢人便讲中医的神奇。
在国家民族大义面前中医以中国文化的智慧卓越的医术,力挽狂澜救民族国家人民于水火之中。
通过这次疫情国家民族必然达成共识,保护传承守正创新好我们的中医药,随着一带一路将来必定在全世界,大放异彩,师承的同学们也必定成为守护我们华夏民族中医药的一支重要力量及未来的开拓者,未来的中医靠在座的你们了!
杨宏志教授
&苍产蝉辫;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省名中医
中山大学附属第叁医院中医科主任、博士后导师
广东中医师承教育研究中心专家指导委员会主席团主席
2020广东师承中心新生寄语
丁曙光寄语:
《一个长者的寄语》
亲爱的同学您好,
我虽然未曾相见,更无曾相识,
但,当您的脚步踏进师承的那一刻,
我!一位年过甲子的长者,
早已为您而肃然起敬!
亲爱的同学,您辛苦了,
我虽然不曾知道,不曾知道您从哪里来,
是祖国的某个省份都市,也许是异国他乡,
但,您能够跋山涉水背井离乡迈进师承;
我,一位子孙满堂、胡须斑白的长者,
竭心向您送上我心中的寄语。
同学您辛苦了,让我们共同努力,
为寻找打开中国文明宝库的金钥匙,
撸起袖子加油,加油!
曾记何时,西风烈,“洋医科学”,
小小环球有几只苍蝇嗡嗡叫,
蚂蚁缘槐跨大国,
彼夫憾树叹何易。
东风吹,国医战瘟疫,
无声的战斗,鸣响战斗的号角。
您!我亲爱的同学,
大国情怀,投医报国。
也许你风华正茂,
也许你中年有为,
也许你与我同龄或已超越,
人生的道路自己选择,
十字路口也曾有过彷徨,
但您,依然决然地踏进了,
踏进了师承的行列。
我为有您这样的同仁骄傲,
我为有您的选择点赞叫好,
我寄望您不忘初心,创新守正!
我愿与你一起迎来春天的曙光!
广东中医师承教育研究中心师承同学会理事长、
广州摹云中医诊所行政馆长丁曙光(右)
与导师珠海华佗国医周勇主任(左)
何俊锋寄语:
大家好!我是中医师承临床特战队何俊锋。专业是危重病和晚期和终末期肿瘤中医治疗。非常欢迎大家加入中医师承大家庭!如果您是希望传承中医精髓,心有抱负,希望成就中医大业,必定先经历数年刻苦学习和锻炼,强大的意志力,坚决的执行力,坚韧不发甚至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精神将是最宝贵的财富。加油,祖国中医需要你们!望中医,九州归一,山河一统!
师承学员何俊锋
拜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博士生导师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名中医
广东中医师承教育研究中心专家指导委员会主席团主席王昌俊
李彬彬寄语:
新的一年,是以战疫的状态开始的,在这一刻,我们本不该欢呼,但是,我做为大家的师兄,还是应该用掌声欢迎大家来到广东中医师承教育研究中心这个大家庭,来这里,不但是为了中华千年岐黄之术的薪火相传,更为了不忘继承历代大医的医风医德。特别是现在,更有当下的现实意义。这个世界上,永远不会有人听我们怎么说,只会看我们怎么做。我相信一点,我们怎样,中医便会怎样。谢谢大家!
师承学员李彬彬(右)
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
国家级赖新生名老中医工作室及靳瑞名老中医工作室骨干成员
广东中医师承教育研究中心专家指导委员会主席团主席庄子齐(左)
陈权寄语:
此刻,新冠疫情拐点还没到来,但前线每天都传来了中医中药战胜病毒挽救生命的好消息,也更加坚定了我继续追寻仲景先师的笃志信念。我也希望告诉更多的人,选择学习中医知识,颐养生命,关键时可以守家,可以护国。
广东中医师承教育研究中心师承同学会理事长
广东中医师承教育研究中心经方研究小组组长陈权(左)
与导师杨宏志教授(右)
赖秀青寄语:
人参虽苦短,但有远志成。
路艰有滑石,意坚路路通。
延胡索苍术,王不留行程。
为人当厚朴,做事要细辛。
活到老,学到老,知识多,身体好。
师承学员赖秀青(左一)
与肾病泰斗叶任高教授弟子,广东中医师承教育研究中心专家指导委员会主席团主席
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区中医院)副院长陈国姿(左二)
丁群芳寄语:
给中医人的寄语,没有比这份大医精诚更确切的,我以此为目标而努力奋斗,学好基础,熟读经典,跟好导师,精研临床!前天跟秀青师姐也聊了,我们要在日积月累中享受中医,仅此而已,为师承中心点赞,为你们每一位点赞。
师承学员丁群芳(左)
与中山大学孙逸仙医院中医科主任,
广东中医师承教育研究中心专家指导委员会主席团主席,
中山大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李建军(右)
余志东寄语:
一场突如其来的温疫,轰开了2020的序幕。华夏大地仍致全球人民都纷纷地被卷入这次的疫情。歧黄之术与西方医学也展开前所未有的合作。中西医结合已经在抗战的火线上筑起牢牢的碉堡。但疫情并没有我们想像中的简单,自然界挑战人类现代科学文明和水平的时刻再次被推向历史高点。如何发辉中医优势正考验着我们歧黄子弟。回眸历史,在没有现代科学的背景下,我们歧黄先祖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在来势凶猛的疫情里战胜病魔,征服自然。而今的歧黄学子又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先祖的精神,也成为我们今天奋斗的目标。贰零贰零歧黄道,中西结合是正道,新冠考验双方难,唯看基础打临床;歧黄之路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寄语贰零贰零新生学子:勤打基础,狠抓临床,不褥使命!
师承学员余志东(右)
与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与治未病中心主任、医学硕士
广东中医师承教育研究中心专家指导委员会主席团副主席粟漩(左)
徐虹寄语:
今年的新年因为疫情,是有生以来最沉重的一个新年,在看到各种中医救治率高的报道,心生欢喜,吾以孙思邈大医晚年总结自己的读书心得为寄语:“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叁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若不尔者,如无目夜游,动致颠殒”。祝愿我们中医师承同学们终成大医,让古中医得以传承。亦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冬已尽,春已来,同学们,加油!
师承学员徐虹(右)
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
广东中医师承教育研究中心指导老师潘毅(左)
龙泽旭寄语:
《大医精诚》有云:“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学习中医,当一名悬壶济世的医者必须先具备两点——厚德、济生。“厚德”强调的是应具备“大医精诚”的高尚医德;“济生”则要求我们练就一身“为人民服务”的真本领。我是一名在广东中医师承教育研究中心学习了中医两年半的学员,在师承中心的教育理念中,我胸怀&辩耻辞迟;中国梦&辩耻辞迟;,坚定理想信念。牢记&辩耻辞迟;中医梦&辩耻辞迟;,光大中医事业。树立&辩耻辞迟;人生梦&辩耻辞迟;,践行大医精诚。中医的未来之路有大家的加入,势必光耀璀璨。
师承学员龙泽旭(右)
与广东中医师承教育研究中心专家指导委员会主席团副主席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叁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胥海斌(左)
刘翠行寄语:
中医是中华民族历代前人基于“天人相应”的“整体观”理念,应用“以外揣内”的“象思维”方式,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与科学内涵。在“拜名师”、“读经典”、“勤临床”是中医成才的必由之路,在广东中医师承教育研究中心的教育模式中,培养众多从小白基础到济生医者的学员,“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师承学员刘翠行(右)
与广东中医师承教育研究中心专家指导委员会主席团副主席
中医妇科学博士、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岭南罗氏妇科流派张玉珍教授弟子庞震苗(左)
汪小青寄语:
很荣幸可以和师弟师妹一起交流学习体会,更感谢师承中心给我们创造美好的学习环境,感谢敬爱老师耐心指导。中医是华夏文化的魂宝,历几千年而不衰,是以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整天观以及辨证论治,因人制宜的治疗方法进行个体化方案治疗。作为初学者,要攀登中医这座高峰,首先要多读书,多读医学经典,如黄帝内经,伤寒论,脉经,神农本草经等等;其次,要多跟诊,跟着老师临床实践,多看,多思考,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书上学的知识能在临床上验证,开的方可以效如浮鼓,覆杯而愈,那将终身难忘,中医博大精深,吾将上下而求索,漫漫中医路我们并肩同行!
师承学员汪小青(左)
与广东中医师承教育研究中心专家指导委员会主席团副主席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生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吴依娜(右)
唐子崴寄语:
在这新的一年,伴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众多的医护人员走上一线,中西医携手共同抗疫,中医更是在这次的疫情中做出了不小的贡献。选择中医加入到广东中医师承这个大家庭,由衷感到高兴。学习中医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传承千年文化。
希望我们能共同进步,做好一个中医人让我们将它传承下去。
师承学员唐子崴(左一)
与粤东柳氏医家第七代传人
广东中医师承教育研究中心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副主任中医师柳东杨(左叁)
唐玉琼寄语:
2020年,我们遇到了新冠疫情,让我们更深刻了解到中医的神奇和伟大!
学好中医这条路不容易,不仅仅需要勤奋好学二字,还需要更多的坚韧,抗打击,孜孜不倦地攻克各种困难的精神!
新一年,让我们一起努力加油吧,努力成为新一代的优秀中医!
师承学员唐玉琼(左)
与广东省名中医、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主任医师
广东中医师承教育研究中心专家指导委员会主席团主席
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曹田梅(右)
求师问业,是中医传统教育的主要方式。从一无所知到中医入门已是需要熟读数十本“石头书”,入室求学获得真传更是不易,发扬创新尤难。
然,吾辈坚信,只有师生同心,教学相长,才能继承创新、修成正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