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陈权先生,广东中医师承教育研究中心经方研究小组组长,广东省自然医学会中医经典与临床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医师承广州同学会执行理事长;陈权先生师承于全国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广东省名中医、中山大学博士后导师、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肝病学科带头人、中山大学附属第叁院中医科大科主任、杨宏志教授。
师承学员陈权(左)与导师杨宏志(右)合影
师仲景之心,做一代经方传人
天未破晓,天空躲躲闪闪看见几颗星星,烈士陵园的空气中还弥漫着湿气,草叶上附着着薄薄的露水,公园里零零星星的晨跑者擦身而过,我带着蓝牙耳机,一路跑,一路听《伤寒论》课程……
回家路上,打开微信,“仲景学习微信群”里传来章锦晖师姐熟悉的朗诵声音:“病人脉已解,而日暮微烦,以病新差,人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
一年多前,我和章锦晖师姐发起组建“仲景学习微信群”,是希望可以影响更多的学友和我们一样,回归经典,追随张仲景中医之道,一条路,一群人,学习路上不孤单。两百多天,我们每天朗读、分享、提问、交流,有人收获,有人被默默影响,我也得到量的累积和提高。
广东中医师承教育研究中心·章锦晖师姐
今天,章锦晖师姐朗读分享了《伤寒论》398条最后一条条文,留言说,共同学习《伤寒论》256天很愉快,这只是学习《伤寒论》的开始……
常有人问,我和章锦晖师姐怎样做到坚持每天学习《伤寒论》的,我们回答说,放下一切,师仲景之心,习仲景之道,坚持不懈。更有同道请教我如何学习《伤寒论》,其实没有什么技巧,就是重复再重复,从不理解到理解,从理解到应用,从应用到记住到灵活变化,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我们从来不缺方法,缺的是学习的决心和意志。
主攻《伤寒》,是在师父杨宏志教授的推动和指导下做的决定。记得叁年前,第一次跟诊,师父写好第一个病人的处方,侧身对我说:“口苦、咽干、目眩、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这是少阳病,你知道少阳病吗?”我回答还不熟悉。师父微笑着说,你未来要重点学习《伤寒论》、学习经方,从六经辨证提纲开始……
从那以后,清晨、深夜,或是在旅途中,我竭尽全力,或伏案抄写条文,或听视频课程,每天坚持3-5小时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研学经方,风雨不改。
广东省名中医杨宏志教授传承工作室中医沙龙活动
经方疗效好,不容置疑。师父杨宏志教授说,有些医家用时方治了一辈子病效果也不怎么好,到退休有些时间了才开始认真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和应用经方,于是治病效果大增,这些医家到老了才明白回归仲景经典才是中医之道。
尽管要完全认识和理解经方的本质还是有点难度,难归难,但从应用的角度来说,经方并非望尘莫及,清˙伤寒学家柯韵伯曰:“仲景之道至平至易,仲景之门人人可入”,我认为只要肯下功夫,就一定会铁棒磨成针……
——2019年8月17日于广州
经方大家冯世纶教授为陈权题字
杨宏志教授评语:陈权对中医有一颗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意志,在清晨、深夜,或是在旅途中,都常常能看到他伏案学习的身影。他竭尽心力,有积雪囊萤之遗风。希望陈权能继续坚持学习仲景经典,师仲景之心,习仲景之道,使之传承不绝,熠熠生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自古至今,有志于学之士皆然。
【免责声明】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为学员投稿内容呈现,只供参考之用,不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和凭证。
文章发布的观点不代表本中心及任何工作人员的立场。&苍产蝉辫;本中心及工作人员一概毋须以任何方式就任何信息传递或传送的失误、不准确或错误对用户或任何其他人士负任何直接或间接的责任。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中心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文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或项目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包括但不限于收益、预期利润的损失或失去的业务、未实现预期的节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