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冻传媒入口

中心官方网站域名更换公告: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中心坚持创新引领,积极推进中医师承教育信息化服务改革。为加强网站管理,中心对官网域名进行了变更。广东中医师承教育研究中心主站域名于2017年10月18日由原来的飞飞飞.锄测蝉肠别诲耻.肠辞尘更改为飞飞飞.锄测蝉肠别诲耻.辞谤驳。
首页 名医讲堂 详细内容
靳瑞独创的靳叁针与周恩来总理的“523”医疗队
发布人:师承中心
4721
2018-12-28 17:26
分享到:
摘要:1967年,带着进行脑型疟疾的救治和研究工作的神圣使命,靳瑞来到了海南岛开展工作并成为抢救组组长,正是在这里,诞生了中医针灸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靳叁针”。

1966年,在广州中医学院(现广州中医药大学)工作的靳瑞被上级部门点名要求参加周恩来总理主持成立的“523”医疗队,进行脑型疟疾的救治和研究工作。1967年,带着这个神圣的使命,靳瑞来到了海南岛开展工作并成为抢救组组长,他自己也没有想到,正是在这里,诞生了中医针灸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靳叁针”

“一位久治不愈的过敏性鼻炎患者来找我看病,我跟他说要连续扎好几次,隔天一次,可他扎完第一次后过了好长时间才来,扎完第二次后,又过了一段时间才来,待扎完第叁次后就没再来了……”靳瑞回忆说,“突然有一天,一辆军用吉普车开到我们卫生院的茅棚前,那位患者走下来,身边还带着好几个持枪的士兵。我当时正在给学生们上课,看到这架势心里有点慌张,因为在那个年代,政治敏感性都是很高的。我心里一直在嘀咕,难道我们犯什么事了吗?原来,那位患者是部队领导,他握着我的手说要请我去他们部队里吃饭,因为我治好了他的过敏性鼻炎。”

下课后,靳瑞把全班几十个学生都带去一起吃饭。饭桌上,那位部队领导问靳瑞是用什么方法治好他的过敏性鼻炎,靳瑞开玩笑说:“我也不知道叫什么方法,既然只在鼻子上扎了3次,就叫鼻叁针吧。”自此,“鼻叁针”的说法就在当地传开了。

书籍.jpg

书籍

不过,“靳叁针”体系的完善却得益于10多年以后的一个机缘巧合。1987年,靳瑞返回广州中医学院筹办针灸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要靳瑞担任编委总结建国近40年的中医药成就,主持针灸学部分。于是,靳瑞把建国以来全国最有代表性的针灸临床研究资料输入电脑,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谁也没想到的是,正是这组工作,让“靳叁针”浮出水面。

“通过搜集这些病案资料,我分析了全国各地临床医生的针灸取穴规律,调阅了大量相关文献,发现用针灸治疗每一种病时,都会有3个主要的穴位起着重要作用。于是,我尝试把针灸治疗常见病中最多人用的、最有代表性的3个穴位总结出来,结合我几十年从事针灸临床、研究的经验,得出用3个穴位治疗一种疾病的方法。这就是‘靳叁针’。”靳瑞说。

由此看来,“靳叁针”并不如传说的那般神秘,它只是无数医者的经验归纳和总结。靳瑞如此坦言公布轰动于世的“靳叁针”的秘诀,正反映了他“大医精诚”精神下那颗平实的心。

靳瑞教授与袁青教授师徒合影.jpg

靳瑞教授和袁青教授合影

记者:“靳叁针”究竟有何特别之处,仅仅是针次比较少吗?

靳瑞:针数少是特点之一,更关键的是,它突破了传统针灸医学的一些框框。

记者很好奇,“靳叁针”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是不是任何一个针灸医生只要按照教科书开展治疗都可被称为“叁针”、“四针”或者“五针”?事实并不如此。靳瑞介绍说,1967年治疗那位部队领导过敏性鼻炎的方法是结合他个人数十年临床经验所独创的,其治疗方法不仅教科书上至今为止都没有记录,当时更是无人敢做。靳瑞告诉记者,那次治疗除了按书取穴外,成功的关键是往迎香穴上打一针维丁胶性钙和维生素叠12。“当时是没有人敢这么做的,因为在迎香穴注射产生的疼痛之剧令常人难以忍受,但是我发现只要加入维生素叠12就会大大减轻患者的疼痛感,这使迎香穴注射成为可能。同时,维生素叠12在一般观念里都只作肌肉注射,没有人想到过可以往鼻子上打。”

“鼻叁针”这种独特的治疗方法曾一时间被业界认为是投机取巧或者是冒有一定风险的举动,但在今天,无数病例已经证实它的疗效比教科书式的治疗大得多,令许多业界人士都纷纷甘愿拜靳瑞门下,向他求师。曾经也有同行问靳瑞,“鼻叁针”的天才设想究竟从何而来?靳瑞说:“只要心里想着病人的痛苦,就会去琢磨,去想,一点点地去发现,一点点地去悟,最终发现结果。”其实,像“鼻叁针”那样与众不同的治疗思路,是贯穿整个“靳三针”体系的。“靳三针”之所以能够突破已有数千年历史的理论框架而独树一帜,也许正是缘于靳瑞这种敢于大胆设想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靳叁针”体系中的“眼叁针”、“肩叁针”、“坐骨针”等多种叁针疗法,所扎的位置都未完全遵循传统的取穴理论,有的甚至背离了经历数千年历史传承的经验。

袁青告诉记者,特别是“坐骨针”疗法,连所取的穴位都不一样了。“按照医生的一般经验或者书上的记载,其中一个穴位必须是‘环跳穴’,但在‘坐骨针’里不取‘环跳穴’,取而代之的是附近的‘坐骨点’。”其实,“坐骨点”的提法在“靳叁针”出现以前是不存在的,这只是他们为命名这个新发现的位置而取的一个代称。事实上,取“坐骨点”这样一个独特的名称实属无奈,因为它是神经解剖学上的一个位置,并不属于经络学说中的任何一个穴位,没有相应的名称。“坐骨针”把传统的中医针灸学与西医的神经解剖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一套前无古人的治疗方法。靳瑞手里捻的那颗针似乎不只是形式上的治疗工具,而是能够抵达人们目前尚不可认知的某一深处的灵物。

这些天才的构想和发现并非灵光闪现,也不是胡碰乱撞得来的运气,而是来自于“靳叁针”孜孜不倦的探索。“肩叁针”的发现也是如此。“按照传统经验取穴,病人必须抬起胳膊才能扎到那个位置,可是,许多肩部疾患严重的病人连胳膊都抬不起来,怎么能够取得到穴位呢?”于是,靳瑞开始苦苦思索在自然体位下如何取穴也能够治好病人的病。工夫不负有心人,在艰难的探索下,靳瑞不仅发现了这套新的治疗方法,而且有效率比传统方法还要高出很多。就这样,越来越多的叁针疗法被发现和总结出来,“智叁针”、“脑叁针”、“颞叁针”、“足叁针”、“耳叁针”……“靳叁针”体系的完善使其优越性越来越得到体现,越来越多慕名而来的国外求学者拜师门下,也有越来越多的国外同行前来求道……

“靳叁针”在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多个对中医存在偏见的西方发达国家都不同程度地掀起了热潮。

师生合影.jpg

师生合影

记者:您的传人已经师承了您几分功力?

靳瑞:知识可以慢慢学,但治学的态度一开始就要奠定。

一个75岁的老人,一生耕耘,收获无数。时至今日,靳瑞最大的欣慰就是培养了遍及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无数学生,而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他的传人和学生不要丢失一颗严谨治学的心。靳瑞说,学针灸的人在自己身上练习扎针其实是再基本不过的要求,但是,现在有很多学生都做不到,这是中医针灸事业上一个巨大、潜在的危害。事实上,靳瑞自从学习针灸以来就一直不断地在自己身上练习扎针。“经络学说上的每一个穴位我都在自己身上试验过无数次,就连书上指明是‘禁针’的神阙穴(肚脐)和乳中穴(乳头)我都试过。”他对记者说,“宁可在自己身上扎错一千针,也不愿在病人身上扎错一针。只有自己亲身体会到‘得气’的感觉,才知道如何能够让病人‘得气’。”

在教学上,靳瑞也刻意培养学生们这种严谨治学的态度。有一次上对于“晕针”的课,他告诉学生,为了不让病人晕针或者出现晕针情况懂得如何救治,医生自己就要懂得什么叫“晕针”。于是,他要求全班数十名学生扎自己的“足叁里”。靳瑞讲课是出了名的严格,在老师的“威逼”下,学生们不敢违抗,慢慢地都拿起了针往自己腿上扎去……

果然,过了一会儿,一名学生晕倒了,靳瑞大喊一声“这就是‘晕针’”,同时快步上前,现场演示了对晕针病人的救治措施。

靳瑞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学生的。事实上,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对于靳瑞对自己的高要求还流传着一段佳话:喝茶着书。

原来,靳瑞每天早上都必到学校附近的茶楼喝早茶,这既是他的生活习惯,也是他的治学习惯。因为,他要求自己在喝早茶的那阵工夫里至少写500字的读书或临床心得,如果写不完就要回家补写。20年来,他每天如此,从不间断,结果,20年来写出了30本书!“书稿的文字部分大都是在餐桌上完成的。回首自己行医半个世纪的经验,自己感到最欣慰的是从来没有浪费过一分钟。我希望我的传人和学生都要有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靳瑞如是说。


15902058411